2021年11月14日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堂區報告

2021年11月14日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第1111期靈泉

 

2021年11月14日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第1111期靈泉

[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谷13:31)]

前幾晚偶然抬頭望天,被月亮旁邊一粒又大又閃亮的星星吸引,甚至拿起手機拍下,原來當晚是金星合月的天文景象,不禁讚美天主創造天地萬物的偉大。而今個主日的福音開端,耶穌說到太陽昏暗、月亮不再發光、星辰從天上墜下,就是人子帶著威能和光榮第二次來臨,正是達尼爾先知預言默西亞受苦難後,再來審判及救贖世人的景象。究竟我們信友是否有等候及作好準備這日子的來臨呢?

主耶穌基督清楚地啟示他會再來,是為我們信徒有了永生的保證,但那日子是未知之數。耶穌提醒我們要好好準備,因為我們已藉著他一次而永遠的祭獻,赦免了罪過,他也為我們毀滅了罪惡的勢力,使我們不要再做罪惡的奴隸。只要我們能繼續恪守天主的法律,將天主的法律寫在心頭上,放在肺腑裏,就會發自內心行動,行天主喜悅的事。更要充滿信德憑上主賜予永生的希望和賞報,使我們有力量不會向邪惡的勢力屈服,可以無畏無懼為信仰而任何付出,時刻努力實踐耶穌基督的教導,積極面對一切困苦,抱著希望及愉快的心情善渡現世的生活,好好準備迎接那日子那時刻的來臨。願我們都能做到保祿宗徒的教導:「將你們整個的神魂、靈魂和肉身,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來臨時,保持得無瑕可指」(得前5:23)。

 

2021年11月7日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堂區報告

2021年11月7日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第1110期靈泉

 

2021年11月7日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第1110期靈泉

主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5:3)

本主日的讀經記載耶穌最後一次入聖殿,最後一次在聖殿對群眾講話。由於這些談話都是耶穌主動發言,因此是耶穌所給予的教導。耶穌這次講話有點最後審判的味道,耶穌用真人為例,對虛偽與真誠、貪婪與慷慨之間作出嚴峻的審判。首先,耶穌審判經師,當然並非指所有經師。

經師是指研究法律的專家,是以色列亡國充軍後因需要而興起的一種職業。充軍後國亡君沒,唯有宗教使以色列人凝聚一起。因沒有了聖殿,只可以通過經師講解舊約法律,鼓勵人以天主法律作為生活的支柱,重燃國人對雅威的信仰,經師成為社會上受尊敬的一群,但也有人利用群眾的信任去攫取名利。

耶穌批評經師喜歡穿長袍遊行,在街上受人請安,在會堂裏、筵席上坐首席。是有人那麼陶醉於自己的身份,喜歡穿著長袍招搖過市。再者,當時經師甚受人尊敬,人們習慣見到他們敬禮問安,於是部份經師故意在公眾場所露面,以便接受別人敬禮,滿足自已出人頭地的快感。而在會堂、筵席等地方佔上座,更可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就像現代人重視拍照時誰坐在主席兩旁一樣。 一個宗教性人物流於世俗名氣之爭,正是耶穌感到惋惜的原因。

耶穌進一步指出有些經師甚且吞沒寡婦的家產,而以長久的祈禱作掩飾,這些人必要遭受更嚴重的處罰。耶穌大概指經師妄用了寡婦對他們的信任。經師有本領使寡婦相信他們時常為其祈禱,令她們進入天國,因而樂意將財產委託其管理,甚至作餽贈,這是他們高明的地方。經師並非以權力強佔,而是令寡婦自動奉獻,即以天主為盾,掩飾自己的貪婪。

接下來耶穌坐在奉獻箱前,其審判味道更明顯。這次的對象是投錢進奉獻箱的人,其中不少是富人。耶穌特意稱讚一位只投了兩個小錢的窮寡婦,因為這寡婦由自己的不足中把全部的生活費都投上。耶穌批判經師虛偽,只為名利,但稱讚寡婦真誠慷慨、誠心事主。她真誠,不怕被人譏笑奉獻微薄;她慷慨,因為她把生活費也獻上了。耶穌就提醒門徒要像窮寡婦一樣,愛得真誠,愛得慷慨。

今天,耶穌也會看我們的奉獻,從奉獻來審判我們,希望我們都願意給天主一份真誠而又慷慨的奉獻。

 

 

 

2021年10月31日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堂區報告

2021年10月31日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第1109期靈泉

 

2021年10月31日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第1109期靈泉

[你應當全心愛上主,並愛近人如自己。]

這個主日的福音向我們提出一個很好的信仰問題:「一切誡命中,那一條是第一條呢?」所謂「第一條」,指的就是最重要的一條。

小時候,父母為了我們的好處,在教導我們時,總會提醒我們很多必須要做的和一些不要做的;但是,若果我們問父母那一樣是最重要,相信不同的父母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吧!

在信仰生活中,神父和身邊的前輩都會提示我們,亦通常都會引用這段聖經。耶穌所答的就是:「第一條是: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應當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第二條是: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

不是第一條嗎?為什麼要說第二條?愛天主不就已經足夠嗎?為何耶穌要提出第二條?愛天主不愛人,又有什麼不妥?

「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瑪5:17)既然耶穌是來成全法律,他自然熟識以色列人的想法,但耶穌也是來成全法律,那麽祂便要進一步指出:如果愛天主,自然會愛人,愛人就是愛天主。

我們在日常生活裏,如果只是每個星期日到教堂參與彌撒,而不在每天都主動去愛身邊的人,活出基督徒的身份,結果就如經師所說的,我們只是獻上「全燔祭」,而最大的法律卻要求我們要超越獻上全燔祭,而是「愛近人如自己」,不要只說不做。

守十戒對以色列人來說,也許足夠,但對基督徒來說,愛天主並不上於在主日參與彌撒禮儀,也要求我們每天愛我們的近人。誰是我們的近人?慈善的撒瑪黎亞人的故事,已經教曉我們了。

2021年10月24日傳教節堂區報告

2021年10月24日傳教節第1108期靈泉

 

2021年10月24日傳教節第1108期靈泉

 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6:15)

 今天是傳教節主日,福音的主旨是宗徒們應「向一切受造物傳福音」。按「一切受造物」的意思是指全人類。凡相信福音的,就該受洗(若3: 5-8)。誰若不相信,將來必受永罰(若3:18)。凡有信仰的人,必要在自己身上,體驗到天主的全能(若14:12)。福音的作者舉出五種特恩,以表現天主如何特別照顧信徒,堅定他們所宣傳的福音:(1)驅逐魔鬼(谷3:15);(2)說新方言(宗2:4,11;10:46; 19:6);(3)手拿毒蛇,而不受害(宗28:3-6);(4)喝毒品而不受損;(5)給病人覆手,可使病人痊愈(宗28:8)等。

最後,主耶穌是以天主的全能被接升天(列下2:11),在那裏「坐在大能者(天主)的右邊」(谷14:62),而宗徒們卻應在世上執行耶穌的命令(谷16:15),但耶穌並不留下宗徒們在世獨自工作,衪自己要由天上協助他們,以聖蹟來證實他們所傳的福音是真理、是生命、是道路(希2:3-4)。這樣正實踐了衪的應許:「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好讓信徒在教會內共同參與主所託付的福傳使命,直到今世的終結,即基督的再來。由於基督徒的傳教訓令,教會被天主派遣到萬民那裡,成為「普世救恩的聖事」,宣講基督的福音,使人藉著聖三之名的洗禮,分享三位一體天主的永恆的愛,以不同方式將所有人導向天主子民的合一與共融。

各位兄弟姊妹,在本主都讓我們一同思考,如何燃起自己的使徒熱忱與福傳使命,並以身作則見證福音。希望我們都能在工作、家庭、堂區生活及人際互動中,意識到基督同在。

 

2021年10月17日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堂區報告

2021年10月17日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第1107期靈泉

 

2021年10月17日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第1107期靈泉

「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10:45)

今天的福音是承接耶穌第三次預言受難和復活後,記述了載伯德二子的要求(35-45節)他們請求耶穌允許他們在祂的光榮中,坐在祂左右兩邊的席位上.。

耶穌回答的第一句話:「你們不知道你們求的是什麼」,耶穌要指明想登上光榮的高位,必先估量應付的代價和該受的痛苦。由十字架到光榮,由艱辛到勝利,是耶穌三次預言苦難和復活的救恩之路,沒有其他捷徑。耶穌說:「我飲的爵,你們必要飲;我受的洗,你們必要受。但坐在我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而是給誰預備了就給誰。」(49-50節)這兩句話,說出了耶穌在世的使命。祂以自己的生活做榜樣,教人走犧牲吃苦的路,天天背起各自的十字架,跟在耶穌後面,走這條十字苦路。走到加爾瓦略山巔,為主奉獻了生命之後,自有復活的新生命出現,使人進入基督的永生國度。至於在這王國裡,地位的高低和職務的分配,不是基督的事,而是按照父的旨意來處理,基督自己也聽從天父的命令。

福音的最後一段話(41-45),一方面是一個總結,另一方面也說出居高位是為了服務,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 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耶穌教導門徒要跟他學習「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眾人贖價」。初期教會三個多世紀的羅馬教宗,為天主子民熱心服務,當中也有多位殉道,為後代留下了肖似基督的榜樣。

耶穌經歷了苦難、聖死,才進入祂的光榮,這如何啟發了我?我願意學習基督,成為眾人的僕役,熱心服務他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