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第1006期靈泉

2019年11月10日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第1006靈泉

[他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 (路20:38)]

《瑪加伯》書中的殉道者見證了基督徒信仰的價值。他們懷著對肉身復活的希望,深信天主創造了人靈魂和肉身,必使信守祂的愛與許諾的人保存性命、獲得永生。可見,復活的信仰是天主從舊約就逐步揭示給祂的子民。

不少舊約子民,包括法利塞人都期待復活。耶穌堅定地教導復活的道理,指出那些否認復活的撒杜塞人末明瞭經書和天主的能力。復活的信仰奠基於相信生活的天主,天主子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使一切與祂相遇的見證人,以及因信德領受祂生命的人,得享祂復活的生命。在去世的人當中,行善者因復活進入生命,他們的生活將會是天主子女的生活,在基督內復活的身體,將會轉化為榮耀的身體,即屬神的身體,已不受肉體的連累,所以不會再死了,反之,作惡者於復活後會受判決。

直至世界窮盡時,那些死於基督內的人先要復活,我們將與祂一同出現在光榮之中。至於如何復活,卻超出人的想像和推理,基督徒所講的復活其實是另一種生命,對於這新生命,聖經著墨不多。無論如何,我們經由信仰和聖洗,藉著聖神的恩賜,已與基督結合,分享復活基督在天上的生命。相信復活、相信永生會使我們充滿希望和愛心去生活。為此,信徒只追求天上的事,不斷地參與感恩祭,預嘗基督給我們身體帶來的轉化,甚至我們可藉健康或受苦的身體來光榮天主。

願今天的讀經,能使我們滿有信心地頌唸──「我期待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亞孟。」

2019年11月10日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11月3日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11月3日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 第1005期靈泉

2019年11月3日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第1005期靈泉

[因為人子來,是為尋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路19:10)]

「我的天主,我的君王,我要世世代代頌揚你,永遠歌頌你的名。」(詠145:1)因為上主是慈悲為懷,寬宏大方;他對待萬有溫和善良,對他的受造物是仁愛慈祥。整個世界在上主眼前,有如一粒沙塵,虛無縹緲一吹即失;又如一滴朝露,太陽一出即被蒸發,頃刻消逝再無痕跡可尋,上主有威能創造一切,也能頃刻將世界一切擊倒,但上主諒解我們的缺失,以寬仁帶領我們踏上正義的道路。上主憐憫眾生,他假裝看不見我們人的罪,是為叫我們罪人悔改,是要回心轉意,離開邪道歸向天主,天主對我們罪人沒有立即懲罰,是為給我們痛改前非,得到生存的機會。

天主愛自己所造的一切受造物,基於這份愛,天主派遣聖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尋找及拯救迷失的羊」,正如將救恩降臨到匝凱這罪人的家,是為能讓天主創造的萬物存在,萬事萬物的出現和保全,全是上主的安排,因為他是一切生命的主宰。天主雖然不願意罪人喪亡,但也在逐步懲罰中實施仁愛,為使罪人在他的聖寵內潛移默化,改過遷善,重新信賴上主,與主建立關係,得以繼續生存。教會為滿全上主的旨意,繼續主的工作,不斷呼籲我們悔改更新,以信德回應上主的寬容慈愛。

2019年10月27日常年期第三十主日堂區報告

2019年10月27日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第1004期靈泉

2019年10月27日常年期第三十主日第1004期靈泉

[天主在基督內,使世界與自己和好,且將和好的話,放在我們口中。(格後5:19)]

法利塞人去聖殿是想向天主展示他的功德。他列出一份漂亮的德行清單,好像是要逐項提醒天主,可是實際上是他自己忘了,救恩並非出自人的功勞,而是天主白白的恩賜。

稅吏很可能犯了不少的罪,他去聖殿就是要尋求天主的憐憫。我們為甚麼主日去參加感恩祭?是出於習慣?怕不去天主會罰?或是為了尋找天主,求他的憐憫?

比喻裡的法利塞人覺得其他人都比不上他。稅吏看的卻是站在天主面前的自己。聖方濟常說自己是個是大罪人,他說:「我確實是大罪人,因為我知道如果天主把給我的恩寵賜與一個強盜兇犯,他必然比我做得要好十倍。」常言道:人比人,比死人;方濟說的是:要比,就跟天主的愛比!這樣,我們怎會不是罪人呢?

雖然是罪人,卻是個天主可憐的罪人,這就完全不同了。只看到我們滿身罪惡,承認自己是個罪人,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讓自己投靠天主的愛,體會他的憐憫,就這樣,「那個稅吏回家,成了義人」(參閱路18:14)。

法利塞人卻只懂炫耀自己,不認為自己需要天主。這樣,全能的天主也成了無能的。如果我們以祈禱作為靈性的媒介,全心倚賴天主,這樣,我們一定會有所轉變,因為「謙卑人的祈禱,穿雲而上,不達到目的,決不甘休」(德35:21)。

2019年10月20日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傳教節 第1003期靈泉

2019年10月20日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傳教節) 第1003期靈泉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獲得永生。(若3:16)]

今日教區定為傳教節主日,為提醒我們在現世的生活中,應以具體行動向人展示信仰,揭示基督的愛,讓人能認識天主的真、善、美。
若望福音第十七章的標題是耶穌的大司祭祈禱,這祈禱是耶穌在死亡之前的祈求,他代表門徒,包括現時的和未來的門徒向天主轉禱。當時門徒不過是無名小卒,人數又少。但是,耶穌卻把天主救世工程的未來留在他們手裡。耶穌即將要離開門徒時,並沒有留下他們不管,逐派遣聖神陪伴、堅強和引導他們。此外,耶穌熱切寄望宗徒彼此相親相愛,精誠團結,以不同方式將所有人導向天主子民的合一與共融。正如父派遣耶穌以死亡救贖人類,現在他也派遣宗徒到世界,讓人認識天主,使普世萬民成為門徒,從四面八方而來光榮讚頌上主。現在他準備門徒繼續自己降生的職務,其任務是透過聖化門徒來聖化世界。
正如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既然蒙受了天主的救恩,就有責任將福音的喜訊傳遍普世,把死而復活的救恩帶給全世界,使眾人都能分享天主聖三永恆的愛(羅10:9-18)。為什麼教會獻給天主的讚頌之祭和感恩之祭,稱之為彌撒(Missa, Mass)? 彌撒這個字的來源是「Missio」,派遣出去,意思就是「你們去吧!你們被派遣出發吧!」。經由彌撒,我們在基督內合而為一了,我們更深切地倚偎在基督的奧體裡。毫無疑問,現在我們與之親密結合的基督,是被派遣的基督,是負有使命的基督。
各位兄弟姊妹,傳教是教會和每個受洗者的基本特質。每次彌撒完,教會就給我們使命說「彌撒禮成」(你們去吧!你們負有使命!)。我們不只受到了祂這個命令的鼓勵,而且也得到基督祈禱的力量,那是祂在最後晚餐中,為這個意向所做的祈禱。所以當我們聽到「你們去吧!你們負有使命!」(彌撒禮成)而真地負起使命時,我們應興高采烈喊說:「感謝天主」。因為我們堪當接受這樣偉大的使命;因為藉彌撒的恩寵,我們有力量來負起拓展基督國度的角色;因為祂賞給我們天上食糧的營養,我們的主耶穌使我們跟祂合而為一,與祂合作來完成救世的偉業。「彌撒禮成」(你們去吧,你們負有使命!)感謝天主!。

2019年10月20日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傳教節堂區報告

2019年10月13日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第1002期靈泉

2019年10月13日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第1002期靈泉

[起來,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路17:19)]

耶穌在往耶路撒冷途中遇到十個麻瘋病人,在憐憫他們的哀求下醫好了他們的病,並囑咐他們到司祭那裏去檢驗。在十個痊癒的病人中,只得一個外邦人回來,大聲光榮天主並向耶穌道謝。本來受人恩惠後說聲多謝是很自然的反應,但在現今物質豐富的社會裏,懂得感恩道謝的人反而很少,更不必說向那賜下大地萬物及生命給我們的造物主了。

懂得感恩首先要有一份自覺,覺得自己能夠生存於世,可擁有大自然所供給的一切,是一份無限的恩寵,這才會有一種向蒼生,向上主道謝的念頭。但若我們認為現在所擁有的,包括我們的健康、智慧、財富等都是全靠自己努力所得,自我的澎漲會令我們忘記了天主的恩賜。持不同的人生態度,亦決定我們會向誰感恩。有些人在獲得了成就之後,就會先想起誰幫過自己,誰把自己引上成功之路,多謝別人,也多謝天主。另外有些人卻在有了點成就時就目空一切,以為全都是自己的功勞,想不起有其他人幫過忙,更想不起有天主的參與其中,在這情況下當然不會對任何人心存感恩,以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一切,命運可以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感恩其實是基督徒最大的特點,福音中那位在病癒後立刻回來感謝耶穌的撒瑪黎雅人,他的特點不單單是懂得感恩,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把感恩放在第一位,優次排得最先。他認為受人恩惠就要立刻道謝,他不會把任何恩典視作理所當然。有別於其他九人,這位外邦人的人生觀中,得到耶穌的助佑後,腦海裏便會即時想到要感謝耶穌,光榮天主,我們會嗎?

2019年10月13日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堂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