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獻主節第1279期靈泉

 

2025年2月2日獻主節第1279期靈泉

2025年2月2日獻主節第1279期靈泉

誰是這位光榮的君王?他就是上主。(詠24:10)

父母為了讓孩子入讀好學校,就迫孩子參加補習班,到處套關係,託人幫忙。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再辛苦也想為孩子預備最好的路。但,在為孩子鋪路之時,人往往忘記了信靠天主,忘記求問祂?

我想聖母和若瑟把兒子奉獻給天主時,除了遵行上主法律的規定,更重要的是,他們相信天主是最有能力保護、引導、陪伴耶穌的天主。有時候我們雖然口頭上知道要把自己的兒女交託給天主,要全心信靠祂,相信只有祂會為我們安排最好的;但對子女的未來,我們卻無法放心、不肯放手,不敢大意。

今天福音中西默盎提到有把利劍刺在父母的心上。這把劍永遠都在,這就是父母因為愛子女而背的十字架。我們應學習如何接納這把利劍,而不影響我們和孩子的關係。當耶穌漸漸成長,在選擇自己的道路時,他必須離開聖母的保護。那時候聖母一定會操心擔憂、會心疼難奈。只有堅強的信德才能讓聖母願意全心全意把耶穌交出,配合天主的計劃。

我們能忍住看顧子女的衝動,永遠呵護他們嗎?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天主會給我們力量,把刺在我們心頭的利劍化為堅強大方的心,繼續愛那已經不再由我們看護的兒女時,我們才可以愛得更自由,更圓滿。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責任。我們應求天主允許我們在當父母的過程中修德成聖,有智慧地放手。亞孟。

2025年1月26日常年期第三主日第1278期靈泉

 

2025年1月26日常年期第三主日第1278期靈泉

2025年1月26日常年期第三主日第1278期靈泉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

在彌撒感恩祭的聖道禮儀內,教會宣讀天主聖言,也一起聆聽天主聖言,其中包括兩篇舊約或新約的讀經和一篇福音。而福音是了解的耶穌的教導,生平的重要資訊來源。最初這資訊只靠口頭的宣講,稍後纔有不少人士把耶穌的生平與宣講筆之於書,因而產生了「福音」的著作。

前三部對觀福音 記述了大體相同的「宗徒教理講授」:瑪竇記述了耶路撒冷教會的傳授,馬爾谷記述了羅馬教會的傳授,路加記述了安提約基雅教會的傳授。路加更在文章開始說明編寫福音之目的及方法,確定所傳授的道理,是正確無誤的。「德敖斐羅」(Theophilos)按照希臘文的字意是「天主的朋友」,可以理解為聖史路加寫作的對象,也就是普世的人。

今天主日福音另一篇幅描述耶穌按照猶太人傳統在安息日進入加里肋亞會堂,並站起來誦讀聖經;之後,祂向眾人解釋說:「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所選的舊約讀經好像預言般宣佈上主給耶穌傅了油,確定了祂的身份,派遣祂去傳報喜訊給所有需要獲得喜訊的人(貧窮人)。耶穌要完成三項最主要的使命:一、讓人能重歸上主那裡(釋放「俘虜」);二、讓人能看見上主的臨在(不再對上主盲目);三、讓人能有救恩,也就是心胸寬闊(不再被自己的淺薄的見識去壓迫自己或他人)。

聖經上所謂貧窮的人,不光是指一無所有的人,更是指需要天主、依賴天主的人。我們都是被世俗奴役的俘虜,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自由的地方,我們受許多東西影響著:例如環境、習慣、時尚、流行的東西,不知不覺支配著我們,使我們不自由,甚至無能為力。只有來自基督的力量,才能使我們自由。

失明的人看不到東西,不知道自己的道路。生活有時就是這樣,我們不知自己要往哪裡去,迷失了生命的方向。耶穌是世界的光,祂不但能給我們一個方向,讓我們看到生命的意義,祂本人就是我們走向真理與生命的道路。的確,在我們身旁能有不公義的制度和法律,能消除不公義的東西,自然是基督徒的責任。耶穌就幫助人從當時外在的、繁瑣的、令人透不過氣來的規矩中釋放出來,返回法律的精神。

教會的使命是向人類傳報喜訊,宣布上主恩慈之年的到來。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賜全體基督徒,都能體認自己的使命,在日常生活中,以言語和愛德行動,努力福傳。

2025年1月18日常年期第二主日第1277期靈泉

 

2025年1月18日常年期第二主日第1277期靈泉

2025年1月18日常年期第二主日第1277期靈泉

[耶穌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𠰥2:5)]

若望福音中的耶穌在加里肋亞的加納開始他的公開生活,具體的事件是他參加了一個家庭的婚禮。當年那對新人大概來自窮苦人家,否則不可能喜酒一下子就不夠喝了,這是件非常丟臉的事情,瑪利亞立即覺察到情況不妙,因為她留意每個人的困境。正因如此,直到今天,全世界無數人仍依恃聖母,充滿信心地尋求她的幫助。
聖母没有向耶穌要求甚麼呢,她僅僅提醒耶穌:婚宴主人處於尷尬窘境,如此而已。 她沒有向耶穌施壓,逼祂「快幫他們一下吧!」她尊重兒子的自由。她在這裡為我們樹立了一個了不起的榜樣。當然耶穌有充分的理由拒絕母親的請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意指祂以奇蹟和記號彰顯自己的時刻還沒有來到。祂並不希望人們因著祂的治癒和奇蹟而窮追不捨,祂切願我們悔改、轉變觀念、更新生活。祂在意的是我們的信德。但是瑪利亞並沒有放棄。她相信耶穌一定會伸出援手,於是對僕役們說:「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耶穌真的被母親的全心信賴打動了,祂把六缸的水變成了美酒,足夠任何一個盛大婚宴的賓主暢飲盡歡。

耶穌要藉這第一個奇蹟告訴我們甚麼呢?首先,祂喜愛歡慶的場合,否則祂不會涉足這場婚宴;其次,我們留意到,即使微不足道的尋常事物,也能打動祂的心。耶穌並非總是像在加納婚宴一般,幫助我們擺脫困境。然而祂總能施行轉化的奇蹟,藉著我們的信德,把日常生活的清水,轉變成喜樂與希望的美酒。我們惟一要做的,就是聽從瑪利亞的勸告:祂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我們的信德是否足夠堅強,以至能夠「無論耶穌吩咐我甚麼,我就做甚麼」呢?

2025年1月12日主受洗節第1276期靈泉

 

2025年1月12日主受洗節第1276期靈泉

「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路3:22)」

四部福音都有記述耶穌開始公開生活時,在約但河接受若翰施洗的事件 (瑪3:13-17、谷1:9-13、路3:21-22、若1:29-34)。主耶穌雖是無罪的天主子,但仍甘願從一個凡人(若翰)手中接受洗禮,表達了一個謙虛和皈依的完美典範,也聖化了若翰宣揚悔改的洗禮。及後,主耶穌在升天前吩咐宗徒們說:「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28:19)。 因此,用水給人施洗這個行動成為了初期教會洗禮的基礎和模範。

在主受洗節上,每位基督徒皆可以聯想到自己的洗禮。洗禮本身雖已成過去,但每人可重溫為甚麼自己選擇洗禮,及洗禮後發生了甚麼。

信仰主耶穌的人,在接受教會的洗禮時,已與基督一起死亡,也隨著復活的基督而重生,同時領受了聖神,成為天父的子女,有分於天主聖三的生命,與主耶穌及衪的教會結成一體。不過,我們在聖洗聖事中所接受的新生命,並沒有消除人性的軟弱,也沒有免除人犯罪的傾向。(天主教教理#297) 即使我們現在可能有一個強烈的信仰,但我們不能保證,在我們的生命結束前,我們不會因個人的私慾偏情,陷於罪惡或背叛天主。因此,我們必須牢記我們受洗時的許諾,離開從前偏差的道路,棄絕一切罪惡。

在現今極度世俗化的世代,我們自當保持純樸、溫良;像主耶穌一樣樂於寬恕、憐憫,愛人如己。因著聖神的臨在,我們不再隨從「血肉」而生活,好能結出通往生命的果實。(迦5:19-21)。聖神使我們內心充滿活力,使我們的信德生活日日更新,最終得到救恩的賞報。

我們須緊記,我們因「聖父、聖子、及聖神」之名受洗的。這洗禮使我們與基督一起出死入生,成為新人,並把我們引入天主聖三愛的生活當中。願我們活出信、望、愛三德,堪當成為天主所喜悅的。

2025年1月5日主顯節第1275期靈泉

 

2025年1月5日主顯節第1275期靈泉

[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瑪2:2)]

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祂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祂。(瑪2:10-11)

今日教會慶祝主顯節,顧名思義,主顯節意即「上主的顯現」。今天的這個節日在第四世紀時是慶祝上主的光明顯現給萬民,並邀請普世人類回應上主的救恩。第一篇讀經描述以色列民經歷了充軍及流徙的悲慘後,先知預言:萬民的珍寶運來(蓋2:7);塔爾史士和群島的眾王將獻上禮品,舍巴和色巴的君王,也都要前來進貢(詠72:10)。

當主基督的一顆星出現在以色列時,天主的許諾將要實現(戶 24:17)。上主的光明將驅散以色列祖先的仇恨所造成的黑暗,並使所有民族成為一個家庭。天主在基督內顯示了外邦人也同為繼承人,是天主救恩的分享者,與選民一起,共同組成一個身體(弗3:6)。這就是主顯節帶給我們希望的訊息。

瑪竇福音記載,賢士們從東方看到了那顆星,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從雅各伯的苗裔中,出現了一位人們期待的救主。祂就是耶穌,祂就是那顆星。賢士們是所有被基督之光所引領的人們的象徵。他們也是教會的象徵,由不同民族、種族、語言與國度的人們組成。當一個人加入教會,他仍然保持各自的文化特徵。因此,每人都豐富了普世教會。

基督是萬民之光!感謝天主把祂的救恩顯示給全人類,讓我們虔誠朝拜耶穌基督君王,並在教會內懂得互相欣賞和接納彼此的不同!

2024年12月29日聖家節第1274期靈泉

 

2024年12月29日聖家節第1274期靈泉

[上主,請開啟我們的心,使我們專心聆聽你聖子的教訓。(宗16:14)]

根據禮儀年曆,聖家節是於聖誕八日慶期內主日或十二月三十日舉行,它是聖誕節的延續。聖家是由瑪利亞、若瑟及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所組成,因著這個家庭的聖德、和彼此親愛共融的關係,教會以聖家作為信徒家庭生活的模範。

今日三篇讀經的共同點,就是父母對子女「天賦使命」的尊重,意指接受子女是天主的賞賜,他們是天主的子女和屬於天主,各自從天主那裏領受了做人的使命,他們要向天主負責。讀經一(撒上1:20 - 22,24 - 28)講述撒慕爾的出生,雖然他是母親亞納向天主苦求才得到,但亞納為感激天主,待嬰孩撒慕爾斷了奶,便將他帶到聖殿奉獻給天主。讀經二(若一3:1 - 2,21 - 24)裏,聖若望宗徒宣講天主愛人,稱人為祂的子女,並命令我們應彼此相愛。福音(路2:41 - 52)記述耶穌十二歲時全家前往聖殿的事蹟,在這事件中,耶穌顯示了自己的天主性。雖然若瑟和瑪利亞當時並不明白耶穌所說「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裏嗎?」(路2:49)這句話的意思,但他們尊重耶穌,瑪利亞更把一切事牢記在心中。

若要效法「聖家」,我們首先要明白「聖家」也不是一天便建成的,那是耶穌、瑪利亞和若瑟三聖長期同心協力的成果。今日福音記載的事件,記述當聖母和若瑟發現不見了耶穌時,兩人焦急和憂心地找了他三天,才在聖殿見到耶穌。聖母坦白地、並帶點抱怨和責備的口氣,說出自己的憂心。這事件揭示聖家也會像其他家庭一樣,發生一些不快及誤會情況。聖家三口面對這些情況的方法,就是大家願意放下不快及誤會,繼續一起生活,瑪利亞、若瑟繼續盡父母的責任,而耶穌繼續盡兒子的責任,接受父母的管教。

主,求禰光照保守每個家庭,能學習聖家彼此共融的關係,尤其在面對一些家庭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能抱有瑪利亞「默存心中」、靜待天主眷顧的態度。

2024年12月22日將臨期第四主日第1273期靈泉

 

2024年12月22日將臨期第四主日第1273期靈泉

[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路1:42)]

聖母領受了天使傳報的喜訊,被天父揀選,要孕育天主的兒子。聖母所懷的這一個孩子是這麼的尊貴,母以子為貴,這是中國傳統的觀念。況且聖母又是天主所特別揀選的,因此聖母應該要在家裡好好的被伺候,小心保護這個尊貴的胎兒,讓他健康安全的誕生才是啊!可是當聖母知道依撒伯爾高齡懷孕,馬上體會到她需要有人照顧,不顧自己懷孕初期的不舒服,急速在顛簸的山路上趕往依撒伯爾的家。

小耶穌也完全的和聖母合作,健康安全無恙,聖神也一同前往,帶給這個家庭愛和祝福。她這樣謙卑地和耶穌合作,做出愛的行動,雖然這個愛的決定需要承擔風險和辛勞,但聖母的內心卻充滿平安和喜樂。當我們被天主揀選時,我們願意效法聖母謙卑地和耶穌合作,一同傳報天父愛的喜訊嗎?雖然會遇到辛苦艱難、考驗挑戰,但只要和耶穌合作,聖神必也與我們同在。「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耶穌正在邀請你,和他一起合作傳報愛,你願意謙卑的回應嗎?

2024年12月15日將臨期第三主日第1272期靈泉

 

2024年12月15日將臨期第三主日第1272期靈泉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訊。(依61:1)]

今天是將臨期第三主日,傳統上稱為喜樂主日,因為聖誕已臨近了,基督徒都滿懷喜悅地迎接紀念耶穌誕生的種種慶祝活動。福音記述約翰在宣講之後,分別有群眾,稅吏和軍人三類人前來,詢問約翰該作些什麼,才可得著悔改之道,而約翰亦很具體地一一回應。

約翰在答覆不同的對象時,均提出具體的行動指引。對群眾來說,約翰要求他們懂得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對於那些為羅馬政府收取稅金的稅吏,也僅僅要求他們不要多收稅款;最後,對於服務王室的軍人,約翰要求他們不可濫用職權去勒索和敲詐他人,更要知足。這些具體而確切的生活指引,約翰答得非常之直接而簡單,不難明白,只需真心真意地去付諸實行便可以。約翰的生活與行動指引是那樣的簡單而有效,在當時來說具有相當的震撼力,以致人們在心中推想:他或許就是百姓期待的默西亞。約翰面對這個可能的誤解,主動地回應和加以澄清。他首先指出他和將要來的「更強者」之間有絕對的區別,他固然以水施洗,但那位要來的「更強者」將要以聖神和火施洗。約翰謙稱自己的地位連替他解鞋帶也不配。約翰同時還講述那即將要來的默西亞會執行審判:「他要揚淨自己的禾場,把麥粒收在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

在將臨期內,我們學習省察,等候和期待主的來臨。福音提醒我們,天主為我們所預備的,需要我們以信心和行動去回應。若果我們能夠重新去聽,去看天主的作為,我們必能認清及以喜樂的心,去領受天主給我們預備好的恩寵。

2024年12月8日將臨期第二主日第1271期靈泉

 

2024年12月8日將臨期第二主日第1271期靈泉

[你們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路3:4)]

今個主日是將臨期第二主日。按教會傳統,將臨期的前三個主日都是為預備基督的再次來臨,而第四主日才是為紀念基督降生成人的事蹟。四個主日的福音,依次序圍繞「儆醒」、「悔改」、「喜樂」、「平安」等主題來揀選。

第一主日路加福音說,「你們應當謹慎,免得你們的心為宴飲沉醉,及人生的掛慮所累時,那意想不到的日子臨於你們」(路21:34),提出我們要儆醒。今個主日,路加指出洗者若翰「遂走遍約但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為得罪之赦。」提醒我們要悔改。(路3:3)。傳統上,下一個主日是喜樂主日,教會揀選了路加福音3:10-18,除了描述很多愉快和平安的情境外,第18節更說「他(若翰)還講了許多別的勸言,給百姓傳報喜訊。」

但是,今天的聖言教我們如何悔改,預備基督的再來呢?

路加指出「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岳丘陵要剷平,彎曲的要修直,崎嶇的要開成坦途!」巴路克先知書,同樣提出「因為天主已命令夷平一切的高山和永恒的丘陵,填平所有的山谷,使它們化為平地……」因此,我們首先要願意接受天主的命令,做好祂要我們做的。按先知所言,執行天主命令的目的就是「好讓以色列在天主的光榮下平安前行。」(巴5:7) 我們發現,不論是巴路克先知還是聖史路加,悔改的目的應該不單是為個人預備,同時也是為其他人。同樣地,基督降生成人和再來,為的也不是個別人士,而是為所有人。我們悔改的目標,就是促進更多人皈依天主。

清楚悔改的目標後,我們就可以思考,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了什麼令別人未能皈依天主呢?是壞榜樣嗎?是見義不為嗎?是沒有憐憫心嗎?是麻木不仁嗎?有沒有在晚上和家中長者或小朋友一起吃飯?吃飯時有沒有聆聽關心他們的需要嗎?生活上有沒有以自我中心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

願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互相提醒,互相勉勵,改善自己,促進更多人皈依天主。

2024年12月1日將臨期第一主日第1270期靈泉

 

2024年12月1日將臨期第一主日第1270期靈泉

[你們應當時時醒寤祈禱,為使你們能逃脫即將發生的這一切事,並能立於人子之前。(路21:36)]

由這個主日開始,禮儀年進入「丙年」,也被稱為「路加年」,在今年的主日感恩祭中聆聽路加福音。將臨期是基督徒準備自己,迎接基督來臨的時期,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方面回顧天主子耶穌降生的歷史;另一方面前瞻未來基督在末世再臨。

讀經一(耶33:144 - 16)耶肋米亞先知預言達味興起一枝正義的苗芽,就是後來的耶穌。他發表這預言,目的是喚起亡國流徙的以民的信心,以一幅美好的默西亞來臨的遠景,使以民記得天主向祖先亞巴郎所作的諾言。

今日福音分為兩段,並包含兩個主題:人子再臨及末世的準備。第一段(路21:25-28)耶穌借用舊約,先知達尼爾書中所描繪的人子的形象(達7:13-14),預言祂日後的再度來臨:人子來自天上的審判者,一切的人都看見衪「乘雲降來」,另外在祂出現之前的混亂景象。第二段(路21:34-36)耶穌強調祂來臨的日子不可預測,並提出面對末世應有的三種態度:(1).要生活聖潔,不應「貪吃、醉酒和掛慮生活」,(2).要「時時警醒」,懂得「放下」執著一切的貪婪、自我麻醉,和(3)要「常常祈禱」,以天主為中心,又以雙目注視著世界的祈禱。

讀經二(得前3:12 - 4:2)聖保祿宗徒教導我們,三種基督徒的生活態度,幫助我們積極面對基督再臨的日子:(1). 「彼此相愛」,要讓愛德生命不斷增長,(2). 「生活聖潔」,以致在天主面前無可指摘,(3)行為「討天主歡喜」,完全依主耶穌的命令去生活。

願我們在將臨期內,能好好回顧及紀念主基督降生帶來救恩的歷史,並聽從基督的教導,為面對基督的再臨善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