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四旬期第四主日第1287期靈泉

 

2025年3月30日四旬期第四主日第1287期靈泉

[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 (路15:24)]

無花果的比喻是天主願意給人改過的機會,我們要好好善用悔改的機會,努力為靈性生命結出豐盛的果實。今天的福音更加強調天父以慈愛和喜樂接受回頭改過的人。

「浪子回頭」的比喻我們通常只看到小兒子的問題,其實兩個兒子不同的態度,都是我們的映照,但天父無條件的愛都願意我們回頭改過。

「小兒子」大逆不道,要求父親將應得的家產給他,其實顯出願意父親早日死亡。小兒子生活在養豬的地方,表示他不單只是離開父家,也離開自己的國家,背棄自己祖先的宗教。後來當他反省悔改,願意主動回到父親身邊求他寬恕。但實際慈愛的父親已經無時無刻在等待他回來,而且更放下自尊沒有嫌棄兒子,趨前擁抱他、熱情親吻他,毫無保留地把兒子的名分重新交給他。「我不會在稱為你的兒子」父親親切的愛,小兒子徹底皈依,完全降服於父親的愛內。

反觀「大兒子」知道弟弟回來受到重視而生氣,而不肯進入家中,自以為是,更妄斷弟弟離家後的情況而不願意接受他。「這些年來我服侍你」也反映出大兒子的心態,一直只當自己是奴僕服侍主人,而忽略了他是兒子與父親的關係。「孩子」,而受到被兒子埋怨的父親,是多麼親切有禮,慈愛的規勸他。

今天的比喻就是我們與天父修和的步驟:「省察」、「痛悔」、「定改」、「告明」、「補贖」,但當我們省察時,會否好像「大兒子」一樣,以為我們得到天主的恩賜是理所當然,因而高傲自大,拒絕接納那些犯錯和迷途的人,漸漸變成冷酷無情而不自覺。我們看到兩個迷失兒子的父親,就如天父以寬恕、憐愛及喜樂的心情去幫助及接納回頭改過的子女。讓我們在準備迎接主基督的苦難及復活時,也好好悔改,以善言善行,如同天父的慈悲,接納及關愛別人,堪當成為天父真正的好兒女。

2025年3月23日四旬期第三主日第1286期靈泉

 

2025年3月23日四旬期第三主日第1286期靈泉

[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 (路13:5)]

四旬期第一、二主日的福音主題都是關於主耶穌生平的兩件重要事蹟:受誘和顯聖容。丙年的四旬期第三主日重點是懺悔與修和;今天主日選讀的福音描述耶穌引用當時所發生的兩件事情,加上一個新的比喻,來勸告聽眾反省自己的罪而及時悔改,讓人看到天主是慈愛和寬恕的,時刻等待著眾人回頭悔改。

第一件事情是當時執政的羅馬士兵血腥鎮壓正在聖殿裡奉獻祭品的加里肋亞的朝聖客,朝聖客因而喪亡;當時的一般評論是遇害者必定有罪,天主允許這種懲罰發生在他們身上。耶穌不同意這觀點;同時提醒信眾悔改,免得為了自己的罪而喪亡。跟著耶穌舉出另一件事情,是當地的建築物倒塌導致十八人喪亡;耶穌質疑當時的一般想法,認為十八個遇害者比耶路撒冷其他一切居民罪債更大;同樣地,耶穌不同意這觀點;而進一步呼籲信眾悔改。

耶穌再運用一個比喻,說明悔改應該及時,否則就失卻有的機會;如比喻所描述,三年都沒有結果的無花果樹本應砍掉,避免荒廢土地;慶幸得到園丁的懇求,在加強灌溉的安排下,獲得再一次結果的機會;也指出,再不結果就會被砍掉。這個比喻的訊息很清楚:天主希望那些聆聽福音訊息的人,能夠結出豐盛的果實。天主不只期望外在的宗教敬禮,還等待愛德的工作。

我們周圍時常發生一些不愉快的天災人禍,怎樣去面對常是信仰的挑戰。通常我們的祈禱,包括彌撒裡面的信友禱文,大部分都是求福免禍,這是每人的自然傾向。但是,祇有信仰有深度的人,才能夠在面對災禍或幸福時,都同樣地相信天主。人人都樂意接受幸福,祇有信仰上的強者才從天主手上接受災禍,因為他知道世上的災禍與幸福都是暫時的、結相稱恩寵的果實才是重要的。

 

四旬期第三主日也是教會給候洗者舉行第一次考核禮的日子。在禮儀中,教會將多次為他們懇求天主的仁慈和救恩,使候洗者認透罪惡的奧秘,為接受基督作最後的準備。教友們除了要特別為今年在復活節領洗的新教友祈禱,我們亦需為自己的過失懺悔,與主、與人和好,好能與候洗者一起善度四旬期,以準備迎接復活基督的來臨。

2025年3月16日四旬期第二主日第1285期靈泉

 

2025年3月16日四旬期第二主日第1285期靈泉

[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路9:35)]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帶領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登上高山祈禱,並在門徒面前顯聖容,祂的面貌發光如日,衣服潔白耀眼,彰顯天主性與救贖使命。梅瑟與厄里亞顯現並與祂交談,象徵法律與先知的應驗,顯示基督就是舊約所預許的默西亞。當門徒驚愕不已時,天主聖父的聲音從雲中響起:「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這宣告確立了耶穌的身份,也向我們揭示信仰的核心——唯有跟隨基督,才能進入永恆的光榮。

耶穌顯聖容的事件,不僅讓門徒親眼見證祂的神聖榮耀,更提醒我們,信仰的道路不只是光明與喜悅,也包含苦難與十字架。伯多祿希望建造帳棚,留住這神聖時刻,這反映了我們的心態——當聖神充滿時,我們渴望停留在安逸與祝福中,而不願走下山面對現實的挑戰。然而,基督的光榮並非逃避十字架,而是在順服與犧牲中實現救恩。唯有經歷苦難與淨化,我們才能真正進入復活的榮耀。

天主聖父親自命令:「你們要聽從他!」這句話提醒我們,真正的門徒不是只聽見基督的話,而是願意付諸實行。我們是否願意完全信賴基督,讓祂的話語成為生命的指引?我們是否只挑選自己喜歡的教導,而忽略那些需要我們改變與犧牲的真理?聆聽基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祂的教導,勇敢回應祂的召叫。耶穌在祈禱中顯聖容,提醒我們透過祈禱與天主建立親密關係,讓祂的光照耀我們的生命,更新我們的信仰。我們應學習真正的聆聽與服從,透過《聖經》、教會訓導及聖事,在日常生活中忠實地實踐祂的教導,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認識。基督的榮耀來自祂的順服與犧牲,我們不應只渴望靈性高峰,而要勇敢迎接生活中的挑戰與考驗,在日常中學習愛與奉獻,背負基督的十字架,走向復活的榮耀。

願我們在信仰旅程中,時刻仰望基督,以祂為光,活出福音的真理與榮耀!

2025年3月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第1284期靈泉

 

2025年3月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第1284期靈泉

[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 (路6:12)]

每年四旬期的第一主日,教會禮儀都讓我們反省耶穌像我們一樣曾受誘惑,並藉此告訴我們,耶穌是如何面對誘惑並戰勝了它。讓我們看看耶穌經歷的三種誘惑,以及祂怎樣戰勝它們。

第一個誘惑:「你若是天主子,命這塊石頭變成餅罷(路4:3)。魔鬼引誘耶穌運用祂的神性力量來逃避人性遭遇的困難。若耶穌真的被誘惑,祂將不會飢餓、生病、疲勞、失眠等,最後,在十字架上,祂也可行奇蹟,不用受苦和死亡了!耶穌用聖經上的一句話來回應魔鬼試探:「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為耶穌來說,還有比本身利益更重要的事嗎?那就是承行天主的旨意。

第二個誘惑:「你若是朝拜我,這一切(權勢及其榮華)都是你的。」(路4:7)。這意味著耶穌要按照這個世界的標準行動做事:朝拜邪惡勢力,與人競爭、採取暴力、統治別人、與強權聯合,採用他們的方法,以獲得世上的權勢與榮華。但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祂。』」耶穌選擇了與此相反的道路:成為眾人的僕役。

第三種誘惑是最危險的,因為它考驗的是人與天主的關係。因為魔鬼向耶穌說:「你若是天主子,從這裏跳下去罷!因為經上記載:『他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腳踫在石頭上。』」(路4:9-11)。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耶穌從來沒有屈從於這樣的誘惑。即使在祂生命中最痛苦的時刻,耶穌也沒有請求天父顯示愛自己的憑證。祂從來沒有懷疑過天父的忠信,即使在十字架上時,面對極致的痛苦時,耶穌也沒有懷疑上主會捨棄祂!

當天主沒有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沒有實現我們的夢想時,我們會否抱怨說:天主在哪裡?祂是否真的存在?讓我們謹記:天主沒有向我們承諾使我們免除困難與挑戰;也沒有許諾我們奇蹟地免受疾病與痛苦;但天主卻恩賜我們恩寵與力量,使我們在誘惑前不致跌倒。讓我們依賴天主、信靠天主!

 

2025年3月2日常年期第八主日第1283期靈泉

 

2025年3月2日常年期第八主日第1283期靈泉

「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路6:45)

今日讀經指出言語和說話的重要性,在於從言談說話中可分辨人心;並提醒我們要不斷檢視、修練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日漸淨化、聖化及提升。

讀經一(德27:5 - 8)說明修練言談是個重要的功課,就好像用篩子磨麵粉、用爐火考驗陶匠的陶器一樣,言談是人晶的試金石。從言談中,可看透一個人的心意,就像樹的栽培可從它所見的果實看出來一樣。所謂蘊於內而形於外,我們的言行,確實可以顯露我們的性格及真面目。

今日福音(路6:39 - 45)更清楚說出: 「好人從他心中積存的善發出善來,壞人從他所積存的惡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這反映行為和思、言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可以說是一種因果循環的關係。思想和言談也是屬於行為,且是首要的行為,除非我們把行為只定為外在行為;行為也是一種言語,表達出一個人的信念和人生方向。耶穌自己是天主的言語,是降生的聖言,祂藉言語教導及啟示自己。在今日福音中,耶穌舉出四幅畫面:1. 瞎子領路;2. 名師高徒;3. 眼中木屑;4. 好樹好果,指出內心聖潔才是生命健康之根,我們要時常反躬自省,謙卑虛心,勿歸罪他人。

讀經二(格前15:54 - 58)聖保祿所講「不朽壞的」,意指復活的生命,是因耶穌基督的救恩而來的勝利。在救恩的路途上,我們「常該發憤努力」,聖化自己,克勝罪惡的誘惑,那麼我們的勤勞「在主內絕不會是徒然的。」。

 

2025年2月23日常年期第七主日第1282期靈泉

 

2025年2月23日常年期第七主日第1282期靈泉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路6:36)]

「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這一句話相信很多基督徒都曾面對過。一些不信耶穌的人,甚或挑戰我們會否忍起吞聲,打不還手。其實面對這類挑戰或挑釁時,我們大可不必動氣或有過大的反應。聖經上的每句話,都不是獨立抽空出來作片面的解釋,而是因應整個福音精神及耶穌對我們的教導來處理。

「愛仇」確實不容易,如果不從信仰的根基裏著手,真的是一件很艱難的事。舊約中「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規律仍然藏在我們的骨髓深處,以致我們無法將「天主是愛」的精神活現出來,成為有力的生活見證,這是非常可惜的。善待「仇人」只因我們都要效法天父,「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聖經指出我們應該慈悲地對待所有人,並不是因為別人有多好,而是因著父的緣故。天父對我們那麼仁慈,我們便要以他為榜樣,效法他的作為。對待壞人以愛相待,並不是叫我們認同他們所作的壞事,因為人與事可以分開來看。我們不認同壞事,甚至可以指出錯在那裡,但我們仍然可以接受壞人,仍然能夠對他們以愛相待,因為天父就是那樣慈悲地對待我們這些罪人,因為天主就是愛。

作為基督徒必須要嘗試超越人性的層面,把自己推到一個更深的層次。我們不要忘記在我們和所謂「仇人」之間,還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就是耶穌基督。由於我們從主耶穌當中領受過愛與寬恕的經驗,我們才可得着愛的能力,擺脫了「報復律」的桎梏。當我們與主耶穌結伴同行走向他人時,「仇人」就不再是「仇人」,都是基督內的兄弟姊妹了。

 

2025年2月16日常年期第六主日第1281期靈泉

 

2025年2月16日常年期第六主日第1281期靈泉

[你們歡喜踴躍吧!看,你們的賞報。(路6:23)]

福音記載了耶穌向門徒宣講的「山中聖訓」,其中包含了四種有福之人與四種可悲之人,這些話語顛覆了世俗的價值觀,為信徒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

耶穌在這段經文中強調天國的價值觀:「貧窮的人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這不僅指物質上的貧乏,更是指那些內心謙卑、完全依賴天主的人。他們雖然在世上受苦,但在天國將獲得真正的福樂。而相對而言,財主、飽足者、歡笑者和受人稱讚者則受到警告,他們的福分只是短暫的,最終將面臨天主的審判。

耶穌的這番話與世俗觀念大相逕庭。一般而言,人們認為富有、飽足、快樂和受人稱讚是成功和幸福的象徵,但耶穌卻提醒我們,這些短暫的榮耀不能帶來真正的喜樂,反而可能讓人遠離天主。因此,這段經文我們要時常反思人生的目標,不要過於依賴物質財富和世俗的榮耀,而要尋求天主的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這樣實踐:(1)培養謙卑的心: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我們都應謙卑地仰賴天主。財富和地位不應成為我們衡量成功的標準,而應以對天主的信賴和順服為重。(2)關懷弱勢群體:耶穌特別提到貧窮者和受苦者,這提醒我們要多關懷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我們可以透過行善、施捨和關懷,將基督的愛帶入他們的生命。(3) 堅持真理,即使受迫害:耶穌提醒我們,為義而受苦是有福的。因此,我們應勇敢為信仰和正義發聲,即使面臨社會的壓力或批評,也不要動搖自己的信念。(4)避免陷入物質與虛榮的誘惑:世俗的榮耀轉瞬即逝,真正的福樂來自與天主的親密關係。基督徒不應被世俗的價值觀所綑綁,而是將心靈的平安建立在與天主的關係上。

這段經文挑戰我們重新思考「幸福」的真正含義,真正的福樂來自跟隨基督,活出愛與公義的生命,以天國的價值觀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在世上成為天主愛的見證者。

2025年2月9日常年期第五主日第1280期靈泉

 

2025年2月9日常年期第五主日第1280期靈泉

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吧!(路5:4)

「聖!聖!聖!」我們在感恩祭中讚頌時,會否想起了依撒意亞先知的神視,「色辣芬」侍立在上主的左右,慈愛天使的三對翅膀,表示出崇拜臣服、謙遜自下,並且表示迅速執行天主的旨意。上主的聲音說:「我將派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先知回答說:「我在這裏,請派遣我!」

主耶穌也親自召選他救恩工程的合作者,耶穌主動上了西滿的船,邀請了西滿,「從今以後」一個新的救恩時期開始,成為漁人的漁夫,西滿充滿信德謙遜地捨棄一切,全心奉獻跟隨耶穌。

天主都召叫我們去為他傳佈天國的喜訊,我們都會如同先知、西滿(伯多祿)和保祿自覺自己的不足、但天主召選不是人所能預料得到,我們亦不能拒絕天主,天主會彌補我們的缺陷,為我們作好了裝備,我們接受了天主恩寵的人,就應該不要讓恩寵落空,要如同先知及宗徒們勇敢地回應,接受天主的派遣,必定能夠真正成為上主的傳訊者。就讓我們以禧年禱文「希望的朝聖者」,祈求天主賜予我們更多的力量和恩寵。

天父,願祢藉着祢的聖子——我們的兄長耶穌基督所賦予我們的信德,和聖神在我們心中燃點的愛德火焰,重振我們對祢神國的望德。願祢的恩寵轉化我們,使我們努力不懈地栽種福音的幼苗。但願那些福音幼苗,使人類和宇宙萬物由內而外得以轉化,並能懷着確切的希望,期待新天新地的來臨,那時,邪惡勢力要全被摧毁,祢的榮耀卻要永遠常存。願禧年的恩寵重振我們這些希望的朝聖者對天國寶藏的渴求。願這同一恩寵使我們救主的喜樂與平安惠及普世萬民。願讚頌和光榮歸於祢——天主,至於無窮之世。亞孟。

2025年2月2日獻主節第1279期靈泉

 

2025年2月2日獻主節第1279期靈泉

2025年2月2日獻主節第1279期靈泉

誰是這位光榮的君王?他就是上主。(詠24:10)

父母為了讓孩子入讀好學校,就迫孩子參加補習班,到處套關係,託人幫忙。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再辛苦也想為孩子預備最好的路。但,在為孩子鋪路之時,人往往忘記了信靠天主,忘記求問祂?

我想聖母和若瑟把兒子奉獻給天主時,除了遵行上主法律的規定,更重要的是,他們相信天主是最有能力保護、引導、陪伴耶穌的天主。有時候我們雖然口頭上知道要把自己的兒女交託給天主,要全心信靠祂,相信只有祂會為我們安排最好的;但對子女的未來,我們卻無法放心、不肯放手,不敢大意。

今天福音中西默盎提到有把利劍刺在父母的心上。這把劍永遠都在,這就是父母因為愛子女而背的十字架。我們應學習如何接納這把利劍,而不影響我們和孩子的關係。當耶穌漸漸成長,在選擇自己的道路時,他必須離開聖母的保護。那時候聖母一定會操心擔憂、會心疼難奈。只有堅強的信德才能讓聖母願意全心全意把耶穌交出,配合天主的計劃。

我們能忍住看顧子女的衝動,永遠呵護他們嗎?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天主會給我們力量,把刺在我們心頭的利劍化為堅強大方的心,繼續愛那已經不再由我們看護的兒女時,我們才可以愛得更自由,更圓滿。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責任。我們應求天主允許我們在當父母的過程中修德成聖,有智慧地放手。亞孟。

2025年1月26日常年期第三主日第1278期靈泉

 

2025年1月26日常年期第三主日第1278期靈泉

2025年1月26日常年期第三主日第1278期靈泉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

在彌撒感恩祭的聖道禮儀內,教會宣讀天主聖言,也一起聆聽天主聖言,其中包括兩篇舊約或新約的讀經和一篇福音。而福音是了解的耶穌的教導,生平的重要資訊來源。最初這資訊只靠口頭的宣講,稍後纔有不少人士把耶穌的生平與宣講筆之於書,因而產生了「福音」的著作。

前三部對觀福音 記述了大體相同的「宗徒教理講授」:瑪竇記述了耶路撒冷教會的傳授,馬爾谷記述了羅馬教會的傳授,路加記述了安提約基雅教會的傳授。路加更在文章開始說明編寫福音之目的及方法,確定所傳授的道理,是正確無誤的。「德敖斐羅」(Theophilos)按照希臘文的字意是「天主的朋友」,可以理解為聖史路加寫作的對象,也就是普世的人。

今天主日福音另一篇幅描述耶穌按照猶太人傳統在安息日進入加里肋亞會堂,並站起來誦讀聖經;之後,祂向眾人解釋說:「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所選的舊約讀經好像預言般宣佈上主給耶穌傅了油,確定了祂的身份,派遣祂去傳報喜訊給所有需要獲得喜訊的人(貧窮人)。耶穌要完成三項最主要的使命:一、讓人能重歸上主那裡(釋放「俘虜」);二、讓人能看見上主的臨在(不再對上主盲目);三、讓人能有救恩,也就是心胸寬闊(不再被自己的淺薄的見識去壓迫自己或他人)。

聖經上所謂貧窮的人,不光是指一無所有的人,更是指需要天主、依賴天主的人。我們都是被世俗奴役的俘虜,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自由的地方,我們受許多東西影響著:例如環境、習慣、時尚、流行的東西,不知不覺支配著我們,使我們不自由,甚至無能為力。只有來自基督的力量,才能使我們自由。

失明的人看不到東西,不知道自己的道路。生活有時就是這樣,我們不知自己要往哪裡去,迷失了生命的方向。耶穌是世界的光,祂不但能給我們一個方向,讓我們看到生命的意義,祂本人就是我們走向真理與生命的道路。的確,在我們身旁能有不公義的制度和法律,能消除不公義的東西,自然是基督徒的責任。耶穌就幫助人從當時外在的、繁瑣的、令人透不過氣來的規矩中釋放出來,返回法律的精神。

教會的使命是向人類傳報喜訊,宣布上主恩慈之年的到來。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賜全體基督徒,都能體認自己的使命,在日常生活中,以言語和愛德行動,努力福傳。